桂,南方奇木,上药也。桂林以桂名,地实不产。而出于宾、宜州。凡木、叶、心皆一纵理,独桂有两纹,形如圭,制字者意或出此。叶味辛甘,与皮无别,而加芳美,人喜咀嚼之。
宋‧范成大《桂海虞衡志。志草木》见《古今逸史》景明刻本
肉桂以安南[1]出者为上,安南又以清化镇出者为上。粤西浔州[2]之桂,皆民间所种,非山中自生者,故不及也。然清化桂已不可得,闻其国有禁,欲入山采桂者,必先纳银五百两,然后给票听入。既入惟恐不得偿所费。遇桂虽如指大者,亦欲砍不遗,故无复遗种矣。安南入贡之年,内地人多向买。安南人先向浔州买归,炙而曲之,使作交桂状,不知者则为所愚。其实浔桂亦自可用,但须年久而大,合抱者,视其覆皮之肉松若有沙更佳。然必新砍者乃润而有油,枯则无用也。
清‧赵翼《檐曝杂记‧卷三》中华书局1982年版
注:
[1]安南。今贵州晴隆县一带。
[2]浔州:今广西桂平县。
按:
肉桂为中医温补回阳救逆药品,但道地真品绝少,目前市面所货,品皆下劣,几不堪用,观此篇所述,可见其原委。噫!病真而药不胜,安求其功效?
王敬美《闽部疏》云:福南四郡桂皆四季花,而反盛于冬。凡桂四季者有子。唐诗所云”桂子月中落”,此真桂也。江南桂,八九月盛开,无子,此木樨[1]也。王荩臣《群芳谱》则云:桂,一名梫[2],一名木樨。愚按:桂之种类不一,有牡桂、菌桂、金桂、银桂、丹桂诸名;其花时,又有或春或秋或四季、或逐月各各不同。王说以有子者为桂,无子者为木樨,亦未确也。
清‧虞兆湰《天香楼偶得》见《古今说部丛书》国学扶轮社清宣统刻本
注:
[1]木樨:桂花的原植物名‧
[2]梫(qin寝):即肉桂。
《尔雅‧释木》:梫,木桂。郭注:今江东呼桂厚皮者为木桂。桂树叶似枇杷而大,白华,华而不着子,丛生岩岭,枝叶冬夏长青,间无杂木。郝懿行《义疏》曰:《说文》:梫,桂也。桂,江南木,百药之长。《王会篇》:自深桂。孔晁注:自深亦南蛮也。《楚辞‧远游篇》云:嘉南州之炎德兮,丽桂树之冬荣。是桂为江南木也。郭以皮厚者为木桂,草木作牡桂,牡、木音相近也。《南方草木状》云:桂生合浦,交趾,生必高山之颠,冬夏长青,其类自为林,更无杂树。有三种:赤皮者为丹桂,叶如柿者为菌桂,叶似枇杷者为牡桂。《雷公炮炙论》云:桂钉木根,其木即死。故《吕览》云:桂枝之下,无杂木也。
端履案:"桂”字之见于经者,惟《檀弓》[1]以为姜桂之类也。郑注以为记者,正曾子所云草木滋者谓姜桂,则此句尚非曾子所言。至《尔雅》始有桂荏[2]、木桂之名。窃谓桂为荆州嘉植,何以三代时未见于诗书?因思《禹贡》[3]为箘簵楛之箘[4],即桂也。故医家旧有箘桂之名。古凡物之圜者,皆谓之囷,后人乃加竹加草以别之。疑《禹贡》之箘,古本作囷,学者误加竹于其上,故或为箘耳。文选《蜀都赋》:菌桂临岩。李善注引《神农本草经》曰:菌桂出交趾,圆如竹,为众药通使,非桂而何?若是竹之类,则不能为众药通使也。而俗儒以菌为筩[5]字之误,真臆说哉!
清‧王端履《重论文斋笔录‧第十二卷》见《清代笔记丛刊》上海文明书局印行本
注:
[1]檀弓:《礼记》篇名。
[2]桂荏(ren忍):即紫苏。
[3]禹贡:《尚书‧夏书》中篇名。
[4]箘(jun菌)簵(lu六):两种竹名。楛(hu互):木名,荆类。王氏认为”菌”即”桂”,与《离骚》”杂申椒与菌桂兮……”颇能吻合。
[5]筩(tong桶):竹筒。
《南方草木状》:桂出合浦,生必以高山之巅,冬夏常青,其类自为林,间无杂树。交趾置桂圆。桂有三种:叶如柏叶皮丹者为丹桂;叶似柿叶者为菌桂,叶似枇杷叶者为牡桂。
《酉阳杂俎》:牡桂叶大如苦竹叶,叶中一脉如笔迹,花蒂叶三瓣,瓣端分为两岐。其表色浅黄,近岐浅红色,花六瓣,色白,心凸起如荔枝,其色紫。出婺州山中。
《说文》:桂,江南木,百药之长。
《拾遗记》:闇河之北有紫桂[1]成林,其实如枣,群山饵焉。韩终采药四言诗曰:闇河紫桂,实大如枣。得而食之,后天而老。
《临海记》:郡东南有白石山,望之如雪,山有湖。传云金鹅之所集,八桂之所植。
《水经注》林邑城隍堑之外,林棘荒蔓,榛梗冥郁,滕盘等秀,参错际天。其中香桂成林,气清澄烟。桂父,象人[2]也,栖居此林,服桂得道。
《罗游山记》:山顶有桂。《山海经》所谓贲禺之桂。
《酉阳杂俎》:大凡木麦皆一脊,唯桂叶三脊。
《孙公谈苑》:南唐后主[3]尝召徐锴至清暑阁前,地经雨,草生砖缝中,薙[4]去复生。锴曰:”《吕氏春秋》云:桂枝之下无杂木,味辛故也。”后主令取桂屑数斗,匀布缝中,经宿尽死。
《避暑录话》:苏子瞻在惠州作桂酒。尝问其二子迈、过,云:一试之而止,大抵气味似屠苏酒[5],二子语及,亦自抚掌大笑。刘禹锡《传信方》有桂浆法,善造者,暑月极快美。凡酒用药,未有不夺其味,况桂之烈?楚人所谓桂酒椒浆者,安知其为美酒?但土俗所尚,今欲因其名以求美,亦过矣。
晋郭璞桂赞:桂生南裔,拔萃岑岭。广莫熙葩,凌霜津颍。气王百药,森然云挺。
周庾信咏桂:南中有八桂,繁华无四时。不识风霜苦,安知零落期。
清圣祖敕撰《广群芳谱‧卷九十九》见《万有文库》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
注:
[1]紫桂:肉桂之异名。
[2]桂父:古仙人。《列山传》曰:桂父,象林人也。
[3]南唐后主:指五代南唐李煜。
[4]薙(ti剃):除也。
[5]屠苏酒:酒名,古时正月初一喝此酒以避邪。
按:
木之名桂者甚多,药用以肉桂为主。其原植物为樟科樟属的常绿乔木肉桂。《山海经》之”桂木”《尔雅》之”梫、木桂”,《神农本草经》之”牡桂、箘桂”,皆此木也。其树皮(肉桂)、嫩枝(桂枝)及幼嫩果实(桂子)均入药用,今两广多有栽培。秋时剥取树皮,因采时、加工之异,品类各别:取多年老树皮夹成板状为之板桂,生数十年者尤佳;取十余年之树皮制成左右两侧向内卷曲者为企边桂,又名清化玉桂、清化桂;若生五六年之幼树干皮及粗枝皮,干则卷成筒状,名官桂,又名广条桂、条桂、桂尔通、菌桂、筒桂;刮去栓皮,呈平滑、红棕色者为之桂心。诸品入药均以辛温、芳香见长。但肉桂益火之源,桂心入心行血,桂枝解肌发表,桂子温胃散寒,稍有异尔。
此外,如越南肉桂,斯里兰卡肉桂,国内四川的银叶樟、三条筋树,四川、湖北之柴桂等,均作肉桂用。商品桂皮,系与肉桂同科属之天竺桂、阴香、浙樟、柴桂、川桂皮、细叶香桂(菖桂)之树皮,其中也有称为山桂、月桂、土玉桂、土肉桂等名,但皮薄气劣,惟香料调味用之,入药远不及正品肉桂。
另有木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亦称桂者,乃为木樨。多栽植庭园,以其花香浓郁而为历来文人墨客所称颂,白花者称银桂,黄花称金桂,红称丹桂,并有岩桂、九里香等名。其花收茗、浸酒、造香,别有风味。与前述肉桂诸品,不可混同并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