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的气功导引养生术在继承前人的丰富遗产的基础上,不断地探索研究,使导引养生的理论和行功方法都有新发展。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。
第一,有关「内丹」的理论和修炼方法进一步发展。南宋与金、元南北对峙的时代,道教内部宗派纷起,新起的道教宗派,力图革新教理,大多主张道教与儒、释的三教融合。在修炼方面,则比较重视内丹,强调精气神的修炼,斥外丹为邪术。入元后,道教各派更加重视内丹理论与行功方法的探索。名师宗匠,独创精义,各传要津,经典俱出。如邱处机的《大丹直指》,陈致虚的《金丹大要》,萧廷之的《金丹大成集》,李道纯的《中和集》等无不涉及这一问题。就其内容来说,可谓议论精当,直指真诀,已将内丹之奥旨秘意叙述得相当清楚,这也是道教内炼之学风靡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的原因之一。
第二,有关四时调摄、起居调摄的论述以及各种健身功法又有新发展。依时令养生,自春秋战国以来便颇受人们的重视,历代不乏这方面的论述。但是元人在论述四时调摄养生问题时,不仅指明了此时易出现的各种病症,而且详细并系统地介绍了各种保养之法及练功法。其内容简洁明了,理法俱全,层次分明,易学切用。如元邱处机的《摄生消息论》、元李鹏飞的《三元延寿参赞书》、元末明初冷廉的《修龄要指》等。在健身功法方面,宋时已有「八段锦」、「小劳术」、「二十四气修真功」等,而元时又出现了「十六段锦法」、「坐式八段锦」等功法。这说明导引术势又有了新发展。
第三,医学学派以导引之法服务其学派,使导引在治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我国医学史上有金元四大家之说。刘完素,张从正系金代人,李杲主要活动在蒙古时期,朱震亨是元代人。李杲在《兰室秘藏》中论及因劳倦而致的木旺乘土的病证时说:「当病之时,宜安心静坐,以养其气」,然后再配合中药治疗;在《脾胃论》中也数度提及养气。显然他把静坐养气视为其温补的医疗手段之一。朱震亨认为人体「阳易亢,阴易乏」即持「阳有余,阴不足」之说,故临床治疗主张从滋阴降火着手。在《丹溪心法》中谈到:「气滞痿厥寒热者,治以导引。」即用导引之法养阴清热。他在《格致余论》中劝人主静,以为静则生阴以养水。在养生方面,他还主张节制食欲、色欲,以使真阴得到保养。
这一时期导引养生除上述三个特点外,还应注意到宋以来文人学士从其哲学观点出发,静以修身之风至此不衰。如陈淳说陆学人物,「专做打坐功夫求形体之运动知觉者,以为妙诀。」此「专略有四:一曰尚志,二曰居敬,三曰穷理,四曰反身」。这里所谓「居敬」,即「居静」,是收敛身心之意。元代三大学者之一的刘因,因慕诸葛亮「静以修身」一语,遂自号「静修」。他提倡坐禅冥索,主静,不动心,自求于己。静以修身的做法,虽出自其哲学思想,然具体做法,却是一个练功的过程,反映了宋以来这种风气的绵延不绝。
一、 有代表性的导引养生著述
元代的导引养生著述甚多,在论述功法上也各有特色。以下选有代表性的著述简述之。从中可以窥见当时人们在研究和实践练身功法上的主要贡献。
(一) 《大丹直指》
元邱处机述,二卷。述内丹理论及行功方法。全书先据天地生成,人体生育经过,阐明了练内丹的重要性。他说「人与天地禀受一同」。出生前,「混混纯纯,纯一不杂,是为先天之气」。出胎后,「脐内一寸三分所存元阳真气」,「逐时耗散」,以致病夭。所以「丹田(中宫命府)」,「包藏精髓,贯通百脉,滋养一身」是最为重要的。他指出:「盖心属火,中藏正阳之精,名曰汞、木、龙。肾属水,中藏元阳真气,名曰铅、金、虎。先使水火二气,上下相交,升降相接。用意系引,脱出真精真气,混合于中宫。用神火熟炼,使气周流于一身。气壮神壮,结成大丹。」书中详细叙述了行功方法,依修炼节次分龙虎交媾、周天火候、肘后飞金精、金液还丹、太阳炼形、三田既济、炼神入顶、炼身合道,超凡入经九种炼丹方法。前三法谓之「小成之法」:四、五、六法谓之「中成之法」,七、八、九法谓之「大成之法」。作者认为行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应「相续而行之」,「见验自速」。
(二) 《金丹大要》
元陈致虚着,十六卷。作者认为「修炼金丹者,炼精与神、气而已。」称精、神、气为「上药三品」。「知此道者,怡神守形,养形练精,积精化气,炼气合神,炼身还虚,金丹乃成。」他指出人皆禀先天真阳之气而生,成年后,「多欲劳倦者,则气短而促。气短则身弱,身弱则病生,病生则病危。」所修道者必须逆转此趋势,采「先天真一之以炼金丹,补人身日益亏损之阳气,使人复壮神旺,言就是气功之道。该书绘有面壁图、道胎图、出胎图等,皆为静坐气功。可知作者功法惟坐静之法。
作者说:「金丹即二弦之气调停、和合而成,所谓神与气精。迎送动止,乃百作为,皆主于意也。」「意为即为,意止即止。故术丹取铅,以意迎之。收火入鼎,以意送之。熟炼沐浴,以意守之。温养化,以意成之。……此之为大要之要也。」这里所说的「意」,即人的意念活动。主要强调练气功之时,意念最为重要。因为它有调节神形,控制整个练丹过程的重要作用。作者还指出练丹时,要「运阴阳,合呼吸。以呼吸用神气,以神气取水火,以水火炼胎息。胎息绵绵,游泳坎离,交感而生金液,金液还而丹成也。」这里阐述了呼吸在促使金丹形成中的作用。
作者为练功者从中得到解悟,达到「辟门引路」的目的。在书中除列「金丹大要图说」、「上药三品说」外,还旁证博引详述了「妙用九章」、「须知八章」和「丹法参同十八诀」等练功之法和口诀,明白易晓。
(三) 《修龄要指》
作者冷谦,字启敬,别号龙阳子。《罪惟录》列传之二十六《冷谦》载:「元中统初,与刑台刘秉忠从沙门海云游,无书不读,尤深于《易》……。至元间,秉忠仕元为丞相,谦亦修儒业。……遇异人淮阳,授以中黄大丹,传张悟真之旨。元末则百余岁矣,颜如童孩。」冷谦在明洪武初以善音律仕为太常协律郎,永乐中不知所往。冷谦的大半生是在元代度过的,所以《修龄要指》所述的内容主要是元代人的练功方法。
《修龄要指》内容主要包括九个部分,即四时调摄、起居调摄、六字诀、四季却病歌、长生一十六字诀、十六段锦法、八段锦法、导引歌诀、却病八则(详见《颐身集》)。「四时调摄」是依四季的月份叙述易发病症和防治方法。其方法有饮食、衣着、禁忌和导引法,极为详尽。尤其根据季变化所列的治肝、治胆、治心、治脾、治肺、治肾之法简便易学,颇学切用。「起居调摄」主要是保健体育的内容,如「平明睡觉,先醒心,后醒眼,两手搓热,熨眼数十遍,以睛左旋右转各九遍,闭住少项,忽大挣开,却除风火。披衣起坐,叩齿集神,次鸣天鼓,依呵、呼、呬、吹、嘘、嘻六字诀,吐浊吸清,按五行相生循序而行一周,散夜来蕴积邪气。」「临睡时,调息咽津,叩齿鸣天鼓。先睡眼,后用心,侧曲而卧,觉直而伸,昼夜起居,乐在其。」作者指出想延年长寿,须「饮食调和,面宜多擦,发宜多梳,目宜常运,耳宜常凝,齿宜常叩,口宜常闭,津宜常咽,气宜常提,心宜常静,神宜常护,囊宜常裹,言语宜常简默,皮卢宜常干沐。」
作昔对「六字诀」非常重视。文有延年六字总诀,嘘肝气诀、呬肺气诀、呵心气诀、吹肾气诀、呼脾气诀、嘻三焦诀。作者认为「用此六字以导六气,加以行势方能引经,行时须口吐鼻吸,耳不闻声乃得。」「四季却病歌」是将六字诀入四季之中,述其功效。由于采用歌诀的形式,所朗朗上口,使人易记易学,而且利于传播。
「长生一十六字诀」,非常简明,即「一吸便提,气气归脐,一提便咽,水火相见。」作者称其为「至简至易之妙诀也。」行之,不妨政事、家务和本业。「略得空闲,及行住坐卧,意一到处,便可行之。」其具体作法也很简单,「口中先须漱津三、五次,舌搅上下颚,仍以舌抵上颚,满口津生,连津咽下,汨然有声。随于鼻中,吸清气一口,以意会及心目寂地,直送到腹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之中,略存一存,谓之一吸;随用下部,轻轻如忍便状,以意力提起使归脐,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上,直至后顶玉枕关,透入泥丸顶内,其升而上之,亦不觉气之上出,谓之一呼。一呼一吸谓之一息。……久久行之,却病延年。」
「十六段锦法」和「八段锦法」皆为导引动功。尤其八段锦法与宋之八段锦不同。宋之八段锦为站式,而《修龄要指》所载为坐功。功法为:「闭目冥心坐,握固静思神,叩齿三十六,两手抱昆仑;左右鸣天鼓,二十四度肯,微摆撼天柱,赤龙搅水津;漱津三十六,神水满口匀,一口分三咽,龙行虎自奔;闭气搓手热,背摩后精门,尽此一口气,想火烧脐轮;左右辘轳转,两脚放舒伸,叉手双虚托,低头攀足频;以候逆水上,再漱再吞津,如此三度毕,神水九次吞;咽下汨汨响,百脉自调匀,河东搬运讫、发火遍烧身。」坐功八段锦虽为坐势,但不完全为静功,它有连续的肢体动作,并配合鼓漱、咽津、按摩等各种方法,所以有独到的锻炼价值。坐功八段锦的出现,反映了内丹功法对导引动功的影响。
其文的「导引歌诀」和「却病八则」皆是简便易行的导引方法。「导引歌诀」均以五字为句,每句附解释和口诀,以说明功法内容。习者观句释,即会领悟功法。「却病八则」亦为导引与按摩结合的功法,只是附有所治之症,习者可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用之。
该书是元明间重要的导引养生著作。它不仅内容丰富,而且用辞浅显,使习者易学易练。尤其所述之功法,对元以后的导引发展有重要影响。
元代除上述导引养生著述外,尚有萧廷之的《金丹大集成》、李鹏飞的《三元延寿参赞书》、李道纯的《三元易髓》、王道渊的《黄帝阴符经夹颂解注》、玄全子集《诸真内丹集要》、林辕述《谷神篇》、陈冲虚的《陈虚白规中指南》等。这些著作大都叙述内丹理论和功法,同时阐述各种戒慎调摄的体育卫生保健之道。可见当时人们对体育保健之道的研究作了很大努力,大大丰富了我国导引养的内容,对后世导引养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