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尔邦节是我国回、维吾尔、哈萨克、乌孜别克、塔吉克、塔塔尔、柯尔克孜、撒拉、东乡、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。
“古尔邦”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·古尔邦,或称为尔德·阿祖哈。“尔德”是节日的意思。“古尔邦”和“阿祖哈”都含有“牺牲”“献身”的意思,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“牺牲节”或“宰牲节”(阿拉伯语“尔迪古尔邦”的意译,“尔迪”就是节日的意思),回族将宰牲节视为小节,因此将宰牲节称为“小尔迪”。古尔邦节在肉孜节后70天举行,即希吉来历12月10日。此节日是根据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传说演变而来的:
四千多年前,阿拉伯人易卜拉欣,为了感谢真主的恩赐(老来得子),常常宰牛、羊和骆驼献祭。
一天夜晚,易卜拉欣梦见真主,真主命他宰杀自己的独子易司玛仪献祭。梦醒后,易卜拉欣反复考虑。
当夜,易卜拉欣又梦见真主,真主继续命他宰杀自己的独子易司玛仪献祭。梦醒后,易卜拉欣终于认识到这是真主的启示,决定第二天宰子献祭。
当易卜拉欣和独子易司玛仪遵命执行时,安拉又遣大天仙哲布拉伊牵一只羊赶至现场,命易卜拉欣以宰羊代替献子。
从此古阿拉伯人便形成每年宰牲献祭的风俗。
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,于希吉来历2年,继承了这一风俗,并将献祭的这一天即希吉来历12月10日定为“古尔邦节”,是“朝圣”的最后一天。节日期间,每家都应该宰一只羊,或数家合宰一头牛或骆驼。
节前,伊斯兰民族打扫庭院,制作节日食品,如油香、馓子等各种油炸果子。
节日拂晓人们起床沐浴,燃香。然后衣冠严整地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,去时还在沿途诵经赞主。穆斯林们齐集清真寺后,由阿匐或教长率领步入礼拜大殿,会礼时面向圣地麦加方向鞠躬、叩拜,阿匐宣讲“瓦尔兹”(教义),最后,大家相互拜会道萨拉姆。
会礼毕,有的游坟扫墓,诵经祈祷,缅怀先人;有的如维吾尔族还要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;有的如牧区的哈萨克族则进行叼羊、赛马、摔跤、姑娘追等活动;悉行宰牲仪式:凡家境好一点的都要宰一只羊,有的还宰牛或骆驼。所宰牲畜必须头角端正、体窍完整、健壮,没有任何缺陷。经挑选的宰牲若是幼畜,羊羔一般须满二岁,牛犊、骆驼羔一般须满三岁。宰牲时其主人必须在场,并由阿訇念“清真言”。所宰之肉分三份,一份自己食用;一份送亲友邻居,招待客人;一份济贫施舍。如今随着生活的普遍提高,“施舍”趋于淡化,但是,对来家里拜年的客人,仍然热情款待,端出大块的清炖羊肉请客人吃。
宰牲典礼结束后,开始访亲问友,馈赠油香,主人按照传统礼节,摆出宴席,同食牛羊肉、糕点和瓜果等。
节日期间首先要给长辈拜年。寺里敲“纳格拉”(维吾尔族打击乐器),吹唢呐,唱跳舞。过节时,人闪还互相登门贺节,这个节日一般要欢度三天。维吾尔民间的拜节,是维吾尔族人增强社会联系,严守礼尚往来这一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|